2023宝可梦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继组建东风雷诺、易捷特、华晨雷诺金杯三家公司之后,雷诺集团又在7月17日宣布:与江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雷诺集团通过增资10亿元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的重要股东,拥有50%的股权。目前新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这也意味着雷诺在华第四家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根据官方规划,未来四年,江铃新能源将打造三大整车平台,开发十款全新车型,累计产品开发投入达50亿元,实现A00到A+级轿车、纯电动SUV和MPV车型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备的产品谱系。

在这场联婚中,雷诺集团和江铃新能源分别打着什么样的小算盘?我们不妨来解剖一下。

又一家?雷诺为何这般“贪心”

事实上,雷诺对江铃新能源的持股计划早在去年底就已被曝光。2018年12月20日,据相关消息透露,雷诺集团将通过增资,成为江铃集团旗下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的重要股东。不到半年时间,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共同宣布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并且,这次合作是通过增资的方式促成合资,雷诺将江铃集团的子公司江铃新能源变成了双方的合资公司。并非中、外方股东直接对等出资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雷诺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主席福兰在17日当天表示:“中国是雷诺集团的重要市场。此次与江铃集团就新能源业务达成合作,将有助于支持我们在中国的未来成长。雷诺集团将把在电动车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方面积累了10余年的丰富经验运用到合资项目中。”

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确实是吸引雷诺频频布局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9.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9.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6.6%。面对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雷诺也已经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除了抢占新能源市场,双积分也是雷诺入股江铃新能源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今年的积分比例为10%,雷诺今年可能会产生5000左右的负积分,压力巨大。为了应对双积分政策,雷诺在华行动很积极,早先组建华晨雷诺金杯和易捷特新能源公司两家公司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但问题是,这两个公司都还没有车型在终端销售,估计今年都无法给予现成的新能源积分。要想解决新能源积分问题,雷诺只能另求出路,所以这也是为何雷诺会选择入股江铃新能源的原因。资料显示,目前江铃新能源已上市销售包括E100B、E160L、E200L、E200N、E400、易至EV3在内的六款电动乘用车。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 江铃新能源销售近5万辆,同比增长约65%。今年上半年江铃新能源已产出新能源车型11180辆,所产生的新能源积分足以应付雷诺所需的新能源积分。

最佳拍档,双赢效果深远

其实不止雷诺,自双积分政策颁发后,国内车坛就掀起一轮合资热潮。如大众与江淮、戴姆勒与北汽、福特与众泰、宝马与长城等。但国内那么多新能源企业,雷诺为何偏偏选择江铃新能源作为这伙伴呢?其实这背后有着多重的考量。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首先,作为一个有乘用车及新能源生产资质的新品牌,江铃新能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销量、口碑。截至目前,江铃新能源累计销量已接近10万辆,形成了600家经销商的规模,还有30万产能的规划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这些厚实的底层基础架构让雷诺对江铃新能源足够放心,再加上江铃新能源销售的都是走量的车型,这样更符合雷诺急需新能源积分的需求。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其次,雷诺能拿出的预算也只够与江铃新能源这一阶梯的车企进行合作。比如比亚迪、荣威这些有技术有销量的实力派车企估计雷诺是给不起价,而力帆、海马这些市场份额低的车企对雷诺又没太大的吸引力,雷诺也只能在江铃、众泰等新能源车企中选择最合适的。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当然,江铃新能源也不愿做亏本买卖 。这次与雷诺牵手,不仅可以提升产品影响力,也能借助雷诺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扩大国内市场的份额。要知道,雷诺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引领者,旗下拥有着风朗ZE、ZOE、Twizy、KANGOO ZE等纯电动汽车,且产品力极强。这次两家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可以更好的将这些产品导入国内。

雷诺10亿入股江铃新能源或“一箭双雕”,这次“玩法”不一样?

未来,通过双方在品牌建设、管理体系、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必将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雷诺借助这次合作不仅解决双积分问题,也拥有一个弯道超车的机遇。而江铃新能源也能从国际知名品牌身上学到不少国际化生产、管理以及品牌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