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宝可梦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立秋一过,秋天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这个时候也是露营的好时节。

趁着周末,我准备开着爱车和朋友来一次自驾游,远离钢筋水泥,欣赏大自然的草绿花红。

现在很多年轻人出门游玩都会选择自驾,避开人挤人的公共交通,轻轻松松开启畅玩模式,我也不例外。这一次,我开着我的超混电驱 轩逸,和朋友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空间舒适,“重量级”朋友乘坐也不拥挤

不管是一家人,还是三五好友出行,一个能坐得下且舒适宽敞的大空间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像我这样多人出行,而且还有“重量级”朋友一起出行的话,空间必须得大!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我们此次出行一共四人,包括了一位身高近一米八、体重200斤的朋友。出发前大家都把副驾绅士地让给了女生,所以他只能坐在后排,还挺担心自己坐着会憋屈的,毕竟路程也不近。出发后,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的这台超混电驱 轩逸车身尺寸并不小,长宽高分别为4652/1815/1445mm,轴距2712mm,整体尺寸已经接近B级车,所以相对于同级A级车,它的空间优势很明显。后排乘客的膝部和头部空间都挺宽裕的,两位体型比较大的男生朋友坐在后排也很舒适。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这不仅仅是车身尺寸大带来的优势,和座椅角度也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人直直的坐在椅子上,受力都在臀部和大腿,头顶的空间一定也不多。但是如果座椅有合适的倾斜角度,有支撑性,就能让背部、腰部、臀部、腿部等均匀分散受力,可以得到更舒适的乘坐体验。还有一个小设计值得提一下,平常我和家人出门,三人坐后排同样也不显得拥挤,因为它的后排肘部空间和后排座椅是有一个错层式设计的,让大家的手不至于相互“打架”。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我和坐在前排的女生朋友同样也很自在,首先是中央扶手区进行了加高加宽、分隔式设计,我们两个人之间的间距是很宽的,各自拿取东西、活动伸展都互不打扰。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再加上超混电驱 轩逸采用的是全新3D Multi-Layer 人体工学座椅,不管是前排还是后排,都可以得到极佳的舒适性和支撑性,整个行程中没有谁抱怨坐得累,和这个座椅也有很大关系,不愧是“沙发厂”东风日产出品。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除了乘坐的体感之外,超混电驱 轩逸还有一些细节配置是让我朋友大加赞赏的。比如后排空调出风口,因为在炎热的广州,空调不凉真的很要命,而超混电驱 轩逸全车空调非常给力。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另外,还有无线手机充电,对于我这位出门不喜欢带充电线,又有手机电量焦虑的女生朋友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都说真诚是必杀技,东风日产在很多细节上都做得很贴心,这也正是我当初选择超混电驱 轩逸的重要原因。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从比同级车型更大的空间尺寸,到人体工学座椅,再到各项细节设计,东风日产在产品舒适性方面舍得下本,也舍得下功夫。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在A级家轿市场,轩逸称得上是马路舒适之王,我平时开着它和家人、朋友出门,在舒适性方面从来不用担心。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强劲动力加持,轻松到达海边、草原等地

8月出行,避暑最重要,滨海游、草原游、高原游等远离城区的目的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则选择去广州周边的一处露营圣地,从市中心出发需自驾2小时,路程大部分是高速,但也有一段颠簸不平的乡间路。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而超混电驱 轩逸给足了安全感,我开着愉悦,朋友坐着也安心。首先是其采用了至高1.5GPa超高强钢安全车身,以及同级独有的多通道冲击力分散结构,确保撞击能量的快速分散与高效吸收,配合高强度的乘员舱结构设计,筑造成坚固的安全区。而且锂电池在前排座椅下方,超高强钢安全车身同时还加强了对电池的保护。另外在主动安全方面,超混电驱 轩逸搭载了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拥有全景智能监控、变道盲区预警等10项安全防护功能,实时监测车辆四周情况,预判潜在风险。主被动安全重重保障,让每一次出发无忧。其次是超混电驱 轩逸采用了第二代e-POWER技术,不管是驾驶者还是乘员都可以得到愉悦的体验。它和市面上的其他混动技术有些不同,它是100%电驱的,也就是说内燃机全程都不参与驱动,只是用来发电,全程由电机驱动车辆行驶,所以它开起来就像一台电动车,集合了电动车快、顺、静、省的优势,但又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是一种非常适合当下时代需求的选择。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我们从市区出发的时候,经过了一段城区道路。虽然是周末,但是马路上的车流并不少,我们就一直走走停停。其中一位朋友平常会有些晕车,尤其是有很多红绿灯路口的时候,不过坐我的超混电驱 轩逸,他的状态倒是挺不错的。因为车辆的动力输出和刹车调校都是比较线性的,没有变速箱也不存在换挡顿挫的问题,所以就给到他比较平顺舒适的乘坐感。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另外还有一点,虽然超混电驱 轩逸是100%电机驱动的,但是它却没有加速突兀、动能回收拉扯感强烈等等问题。它采用的是日产独有的电机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抑制扭转共振,让加速更平顺,动能回收介入也更自然,所以就算频繁地起步、刹车,乘客的身体摆动也不会太大。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由于电机驱动平顺静谧,内燃机发电过程中也很安静,所以在高速上,整个座舱环境也是很舒适的。自驾路途中,除了嬉笑打闹,还有放空休息,不管在哪种状态下,超混电驱 轩逸都给我们提供了体验感满分的环境。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接近目的地的时候,我们还经过了一小段爬坡路,超混电驱 轩逸采用的高功率电机在这时发挥出了大优势,动力十分充足,爬坡一气呵成。在整个上山的过程中,内燃机是一直工作发电的。每当大油门急加速的时候,内燃机与电池会同时供电,来保证动力充沛供应。当速度稍微慢下来的时候,电池的闪充闪放功能就发挥作用了。减速时会将剩余的电能回收储存到电池中,同时,内燃机也能够给电池充电。电池容量小,而且充放电效能很快,电池能够始终处于良好而且高效的状态,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电池会出现馈电情况。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超混电驱 轩逸的省油能力,我们来回一共开了近4个小时,超过250公里,表显平均油耗4.1升,和我平时开的水平差不多。相比其他同级车型,长途自驾出游驾驶超混电驱 轩逸可以省下不少油费。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混动是今年以来车圈的一大热词,很多人买车也锁定混动车。第二代e-POWER技术展现了技术日产对于混动的独到解读,而它给超混电驱 轩逸带来的,则是产品实力的全面提升。对于我来说,在使用超混电驱 轩逸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则是更省油、更平顺安静、更好开等,确实是家用车中不错的选择。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科技与狠活”,开车不累、坐车不困

相信很多经历过自驾的朋友都了解,短途游一百多公里、长途游数百公里都是“常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开车的人容易劳累,坐车的人也容易无聊,导致大家的精神、体力都不佳,最终就变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超混电驱 轩逸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拥有的各项智能化科技让我以及我的朋友们都可以舒享愉悦、轻松从容。例如,超混电驱 轩逸配备了增强版ProPILOT超智驾,方向盘按键一键启动,即便是新手也容易上手,其中的自动跟随、平稳居中功能让我非常满意。自动跟随可以在0-144km/h的全速段范围内智能巡航,自动根据前车速度变化完成车速调整、制停及起步,而且过程不会显得突兀,保证了舒适性。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平稳居中功能则可以让车辆始终保持在车道中央,车身平稳性也不错,在高速上可以让我放心解放双脚,双手只需要轻轻扶住方向盘,大大缓解了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所以这次去露营,来回都是我一个人开车,并不需要轮换驾驶员。而超混电驱 轩逸搭载的Nissan Connect 超智联2.0也帮上了我的大忙,我的朋友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语音点歌、控制空调,不需要打扰我开车。抵达目的地休息时,还可以通过车载KTV功能来一场麦霸争夺赛。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在体验这些功能之后,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不禁感叹,如今的合资车在智能化方面真的是越做越好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角逐从上半场的电动化进入到下半场的智能化,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大力投入,如今也纷纷步入了决胜圈。在超混电驱 轩逸上,用户不止得到舒适体验,更有先进、潮流的智能化体验,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更大了。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和超混电驱 轩逸开启秋天的第一次露营

在出门游玩途中,一辆不掉链子的座驾将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超混电驱 轩逸正是这样的存在。它可靠而值得信赖,深耕家轿市场17年,累计成为近500万中国家庭的好伴侣,也是最懂中国家庭的幸福家轿;它舒适而潮流,一直坚持高品质,以匠心精神打磨细节,同时紧跟时代需求不断精进;它好开而节油,让我们可以轻松从容地享受每一次出行。目前,超混电驱 轩逸还有一系列幸福礼遇,包括幸福购车礼、幸福保养礼、幸福置换礼、幸福增购礼等。其中幸福保养礼是指超值购5年超长双保,含5年或15万公里整车质保*、5年8次基础保养*。从产品品质到服务保障都给足了安全感,喜欢的朋友不妨到店了解。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