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阵痛算什么,合资车企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
时间:2024-09-30 14:19 来源:爱买车网 作者:My车轱辘
改革阵痛算什么,合资车企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
今年8月,自主汽车品牌市占率已经突破60%,达到63.2%,这意味着合资品牌的市占率正受到越来越强力的挤压。
凭借在新能源的先发优势,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反观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却稍显迟缓,曾经凭借传统燃油车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占据市场的它们,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在如今变革时代下,合资车企该如何描摹未来?
人才优化≠“裁员”,合资自救有道
为了降本增效、加速电动化转型,合资车企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年中以来,包括北京现代、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上汽通用等主流品牌在内的多家合资车企连爆“裁员”传闻。
近日,北京现代官方就回应了近期的分批裁员传闻,称“北京现代将要裁员30%”的报道完全不属实,也没有所谓分批次裁员之说。北京现代内部人士还透露:“公司正在进行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提升出口业务,根据改革转型所需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公司每年都进行青年人才引进补充,2024年目标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00人以上,招聘工作还在进行中。”
也就是说,北京现代的确有人才优化的计划,但目的不是为了缩减人力成本,而是优胜劣汰,补充新鲜血液,是一场应对转型挑战的内部改革。
如今大家对合资品牌或许会存在不少误解,认为技术跟不上了、车子没人买了、赚不到钱了等等。但事实上,在资金、技术、体系能力上合资车企并不缺。
比如说北京现代,一边是世界500强的北汽集团,一边是全球TOP3的现代汽车集团,尤其是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全年营收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一年赚了2个比亚迪。背靠两大巨头,北京现代的资源储备相当雄厚,所以说北京现代如今所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如何充分激发这些优质资源,使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曾就明确了北京现代的改革方向,他表示,中韩股东双方正在持续加大对北京现代的投入,开发更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全新的纯电车型即将推出,将构建顺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矩阵。与此同时,海外出口也正在扩大,未来将建成现代汽车全球出口基地。
转型正在加速、业务正在拓展的北京现代,如今最需要的无疑就是优秀人才,对人才的优化改革自然成了企业“自救”关键的一环。
合资车企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
随着合资车销量下滑,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唱衰合资的声音,国货自然得支持,但是如果没了合资企业,我们的汽车市场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今天这么精彩的竞争格局,它们在中国车市强化全球影响力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过去 20 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合资车企的推动。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模式,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合资车企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一方面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产值,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为产业上下游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以北京现代背后的现代汽车集团为例,其业务辐射全球,在智能化、空中出行、氢能等多个领域布局深远,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体系能力。这些合资车企的存在,丰富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哪怕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资车企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链接世界的桥梁,其基座牢固,不应被轻易否定。
合资车企正处于特殊的转型发展时期。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它们积极寻求变革,对旧的运作模式进行决裂式告别,极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合资车企需要保护、支持和理解。它们正在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如果此时唱衰合资品牌,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信心,也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结语
在当今变革的时代浪潮下,合资车企虽面临重重挑战,但它们依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实力。正如北京现代,以人才优化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转型,股东双方持续加大投入,拓展出口业务,构建新能源车型矩阵,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变革决心。
在合资车企应积极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合资品牌足够的宽容和支持,相信它们有能力度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