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用带有"低端"色彩的老眼光去看待中国汽车市场里的自主品牌,是有些不公平的...
现在再用带有"低端"色彩的老眼光去看待中国汽车市场里的自主品牌,是有些不公平的。
即便大家高举高打了几年"高端化"旗号后,仍然未能让旗下定位高端的品牌挤进二三四线豪华品牌销量排行榜,但是从现有车型的加权平均售价不断提升的趋势上,也能看到彼此在"冲高"道路上取得的长足进步。
有成果,但是还不够。尤其是"国际车市竞争日趋中国化,中国车市竞争日趋国际化"的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继续"往高里"布局依然没错。
于是就有了业界近日对吉利全新电动汽车高端品牌"ZEEKR"的关注,有了对长城坦克车系将从高端品牌WEY里面独立出去的关注,有了对比亚迪将推出高端品牌和首款车型"海豚"的关注,有了对长安高端产品序列"引力"的UNI-K车型麋鹿测试结果的关注。
如果再联想到一汽红旗世界级电动超跑S9以及东风岚图、北汽极狐、上汽智己等为自身吸引到的关注,你会发现,相较于中规中矩地推出一辆新车,但凡和"高端"沾点边的动作都能让自主品牌获得前所未有的热度。
这种热度当然是有利的。"利"在于解决"中国汽车市场从来不需要再多一个品牌,而是需要再多一个高端品牌"的发展刚需;在于新品将以差异化的产品力区隔于现有产品,抬高价格天花板;在于打破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固有成见,拉长企业的护城河。
这种热度里也存在了一些弊端。"弊"在于无非是换了种方式营造一个"多生孩子好打仗"的局面,对产能利用率并不友好;在于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往往会高开低走,摆不正品牌调性;在于强调企业母体的成分过多,高端品牌的垂直度似乎并不高。
一场带有"高端、奢华、科技、未来、智能"标签的新车发布会,几十场带有"打破局限、拓宽社交、促进交流"的车友活动,以及更换一个设计更为现代化的车标,能对老百姓在提到这个高端品牌的时候,为其加上个"这是某某企业的品牌"的注解习惯起到多大的改变作用呢?
一头是要依托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带动的低端车型市场,维持自己的销量身位;另一头是必须要做出高端化动作,用来应对未来的消费升级趋势,链接在"短期见效"和"远期收益"之间的自主品牌想必也很为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多子多孙多福报"。
从这种"兼容"的角度去看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主张,总有些意犹未尽。但这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企业发展需要钱,员工也得吃饭。
只是真的很希望自主品牌在以后聊起"高端化"这个话题的时候,能从某位刚离任某韩系合资品牌的高管那里学一些"将放弃10万元以下汽车市场"的豪气,而不是推几款只能充当门面的高配置车型,然后将走量车型的终端售价调低,和旗下的"低端"产品暗搓搓地较劲。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