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宝可梦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进入5月以来,车企一季度财报相继出炉。整体来看,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行业进入快速复苏期的背景下,车企销量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走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为648.4万辆,同比增长75.6%。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同比增长1.8%。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已公布一季度财报的上市车企中,超八成营收实现正增长,营收、利润双增长已成为主旋律。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芯片问题不断发酵,金属、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车企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前路也充满未知。

营收、利润双增长成普遍现象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21162.7亿元,同比增长71.5%。而受同期基数较低影响,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1320.8亿元,同比增长8.4倍。从已公布一季度财报的上市车企数据来看,其业绩普遍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的积极态势,并取得了强劲的业绩增长。

具体来看,在乘用车企业中,上汽、比亚迪、长安、长城、广汽、江淮、东风以及力帆均实现营收及利润的双增长。其中,上汽集团以营业收入1890.95亿元,同比增长8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8.47亿元,同比增长510.83%,领跑国内车企。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主要利润源自联营以及合营公司。据合并利润报表显示,一季度上汽集团对联营及合营公司投资收益为54.6亿元,相较于2020年同期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长安、长城营收也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长安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320.3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76.96%,增幅位居行业榜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54亿元,同比增长35.26%。

而长城汽车则实现了扭亏为盈。数据显示,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311.17亿元,同比增长150.62%;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6.39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6.5亿元。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得益于销量的大幅增加。今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汽车33.88万辆,同比增长125.37%。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业绩虽然同样实现双增长,但其主营汽车业务处于亏损中。安信证券在研报指出,在一季度营业收入中,比亚迪电子营收198.9亿元,比亚迪汽车、电池及其他业务收入约211亿元。比亚迪电子一季度净利润约8.08亿元,粗略测算,比亚迪汽车、电池及其他业务亏损约2.94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亏损仍在继续,一季度净利亏损8.5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31亿元。北汽蓝谷方面表示,亏损主要由于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燃油车排放标准升级导致现产车大幅降价销售,使公司新能源车型竞争力减弱,陷入价格不能升成本不能抵消的困局。同时,疫情导致经济和社会运行迟滞,迫使公司具有优势的网约车、出租车等对公销售业务陷于停滞。

投入不断增长,自主研发成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业绩表现如何,车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持续增长。在中金公司看来,汽车行业大变革时期对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多重赛道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设计和开发需求,这也迫使整车企业打破原先“五年一换代、三年一改款”的开发步调,不得不一边以燃油车销售为基础、一边并行加大投入,力求在行业转型期保持竞争力。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财报显示,一季度上汽集团与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均超过10亿元。其中,上汽集团研发投入为34.18亿元,同比上涨10.61%,成为同期研发投入最高的整车企业之一。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在2021上海车展期间,作为“东道主”的上汽集团展出10余款新车型,其中包括智己L7以及智己 Airo 概念车、凯迪拉克首款纯电LYRIQ等,也被视为上汽集团大力投资向新能源转型的信号。

而比亚迪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89%。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让比亚迪在新一轮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比亚迪更是动作频频,继1月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平台后,3月接连推出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三款超级混动车型。

此外,针对业内外较为关注的芯片问题,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指出,由于提前布局芯片自研,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经历的缺芯停产问题,比亚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同时刀片电池未来将向全行业供货。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此外,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东风汽车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也呈现大幅提升。其中,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一季度研发支出分别为7.10亿元和9.08亿元,同比增长1.99%和48.56%。

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隐忧不断

在业绩增长的背后,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也给车企接下来的表现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具体来看,自去年第三季度起,汽车“缺芯”问题不断发酵,而进入第二季度,这一情况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丰田、本田、大众、福特和通用汽车等宣布减产。此外,福特、日产、大众等多家工厂也将于6月停产。

中汽协分析指出,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仍将持续影响企业生产节奏,预计二季度影响幅度大于一季度,2021年车用芯片供应会呈现前紧后松的形势,芯片问题在三季度末开始缓解。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增加了车企的压力。今年以来,金属、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使车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长城等主流车企一季度毛利率,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长城汽车一季度销量为33.88万辆,同比增长125.37%,但毛利率环比下降3.13%至15.13%。对此,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一季度汽车行业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导致长城汽车单车成本提升了1000-2000元。

车企一季度业绩增长成主旋律,芯片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成隐忧

此外,比亚迪一季度的毛利率也减少5.06个百分点至12.6%。比亚迪指出,毛利率明显下降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特斯拉已率先拉开涨价潮。以中国市场为例,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均上调8000元人民币。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上涨1000元人民币。

而原材料以及芯片问题能否引发车企涨价潮也引发热议,摩根大通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截至今年3月,汽车原材料价格一年已上涨了83%,而这些部件通常占汽车制造总成本的10%左右。这意味着一辆4万美元的汽车,价格必须上涨8.3%才能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此前,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芯片供应正常,但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不排除产品价格会上调。”

可以看出,进入第二季度以来,芯片问题的愈演愈烈,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也给车企带来了诸多压力。对此,中汽协指出,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可能重点在二季度显现,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不断加大企业成本压力,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