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PK中航锂电,起诉不应该成为夺冠的打开方式
时间:2021-07-26 17:39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车业杂谈
7月25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中,运动员谌利军在抓举145kg落后对手6kg的不利情况下,挺举成功举起187kg完成逆转,以332kg的总成绩夺得中国代表团第六金。时光回到5年前,里约奥运会,谌利军因为抽筋遗憾退赛。在采访中,谌利军谈到了这五年的经历,“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这些年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拿冠军,现在里约奥运会的经历翻篇了。”
在高手如云的奥运赛场上,实力很重要,因为有实力才能正面刚。同样,心态也很重要,竞技场上,无论对手如何,良好的心态才能稳定发挥彰显实力。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奥运,同样适用于其他竞技。 在汽车行业,从整车企业到零配件供应商,从燃油发动机到动力电池,比赛随时都在进行。尤其是在燃油汽车向新能源转变的道路上,动力电池市场从之前的“进场有肉吃”到后来的“进场能喝汤”,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起诉大战”。 7月21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宁德时代已于日前对中航锂电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涉案标的覆盖被告全系产品。 诚然,重视专利是好事。但是,此次起诉仅仅是为了专利吗?赢了官司就能赢得市场吗?我看未必。因为诉讼双方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枪响之后,赢家未定。 宁德时代的起诉 翻开动力电池的日历,不难发现,这并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起诉竞争对手。上一次被圈内热议的是起诉塔菲尔,被称为国内首起动力电池专利侵权案。 2020年3月17日,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专利侵权其防爆阀相关发明专利一案,已由法院正式受理,诉讼标的金额1.2亿元。2020年4月15日,宁德时代又将塔菲尔告上了法庭,这次是4项专利侵权,诉讼标的金额8000万元。 而此次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同样是因为专利。似曾相识的原因,同样有着似曾相识的时间节点。宁德时代为什么起诉?如果说单纯为了停止侵权,那么应该在发现有侵权行为的时候就起诉。但事实并非如此,它选择了其他的时间节点。
相比于宁德时代,塔菲尔有些微不足道,它是一个2017年才成立、名声不显的初创动力电池供应商。2020年,这个排名都进不上二线的企业迎来了自己的大单。1月,以49.9MWh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7。2月,以9.2MWh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6。而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时间在2020年3月。 同样,相比于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一开始也并不是直接对手。2018年,其装机量为0.71 GWh,排在国内的第九位;2019年装机量则翻倍增长到1.49GWh,排名第六;2020年装机量增长到3.55GWh,排名第四,国内市占率为5.6%。今年上半年,中航锂电装机量3.63GWH,同比增长377%,销量达到宁德时代的1/7,估值达到2000亿。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时间在2021年7月。 不难发现, 这两个被诉对象,相对宁德时代而言都是后起之秀,而且进步速度都不慢。可以预见,这不会是宁德时代最后一次起诉。 市场格局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装车量为25.76GWh,国内市场占比为49.1%,全球市场占比31.2%,排名第一。可以说,宁德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世界动力市场的第一把交椅。那么,宁德时代为什么要起诉呢?显然不只是为了赔款。 动力电池这个市场,席位还未完全固化,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仍在演变之中。就像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一样,目前还分不出究竟谁才是最适合的那一个。
锂电池门槛不算高,入场的玩家太多太拥挤,已经开始内卷了。内卷的不只是企业,还有企业中的人。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专利诉讼,其实是人才之争。锂电分析师王科表示,塔菲尔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宁德时代,负责宝马I3项目,2017年脱离宁德时代创立塔菲尔,双方技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从市场份额来看,尽管目前看宁德时代是第一,但这个第一似乎并不那么好当。受汽车产品召回的影响,7月16日宁德时代股价出现跳水,当日收盘报跌6.51%。尽管宁德时代方面回应称,所召回的汽车产品搭载的电池并非宁德时代提供,但股价不听解释。 从技术角度讲,同样都是做三元锂电池,诉讼塔菲尔技术侵权比较好理解。但中航锂电主要的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目前,并没有官方纰漏究竟侵权的是哪项专利。而对于侵权之说,中航锂电也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称其知识产权工作始终坚持“技术成果保护”和“IP风险防控”双线并举。 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目前已公开专利数量超过5000件,中航锂电为1350余件。两个技术路线不同的企业,最大的交集就是市场份额,其中难免有共同的客户。据了解,2019年,宁德时代和中航锂电对广汽乘用车的装机量分为1.14GWh和595MWh,宁德时代是中航锂电的近两倍。2020年,宁德时代对广汽乘用车的装机量下滑至824.69MWh,中航锂电的装机量则提升至2033.65MWh。 秩序在哪里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行业佼佼者,核心专利是必需的。有效的布局知识产权,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专利之争无可厚非。 在国外,自从锂电池商业化来,锂电专利的纠纷就不曾停歇。21世纪以来,围绕古迪纳夫、3M专利的战争,席卷了欧美日韩中,早已上升至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层次。 在国内,锂电专利之争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方面,重视专利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入场的企业有些尚没有建立专利的概念。另一方面,选择用专利来作为赢得市场的一种方法也需要一个过程。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宁德时代尚不是专利数量最多的电池企业,由于业务广泛,比亚迪涉及电池专利数量23159项,遥遥领先;国轩高科亦有3500项,均高于宁德时代的3055项专利。由宁德时代开启专利之争,可以迅速引起人们对专利的重视。只是,专利诉讼,并没有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专利诉讼往往是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且不说谁输谁赢,单就打官司本身就会耗费很大精力。三星与苹果的专利纠纷用了4年多,本田汽车与双环汽车的专利纠纷,用了12年的时间。 而且,在此期间,诉讼双方都会受到影响。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认为,目前锂电池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企业维权过程较为困难。一是取证难,维权成本高;二是维权周期长,无法匹配锂电池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三是事关商业秘密,维权困难。 但即便是困难,该诉讼还是要诉讼。因为鼓励知识产品保护就是鼓励企业正向开发,创新才是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授曾经说过,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海外市场开拓的提速,同样应重视海外出口的锂电技术和回收技术的专利保护。 但是,知识产权诉讼只是一种途径,并不是目的。倘若可以因为专利之争,推动行业的规范,建立良好的秩序,那么因此耗费的人力、物力等等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写在最后:这场诉讼,无论谁输谁赢,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市场份额。格局在变,但内卷绝对不是生存的最优解。 在对手加码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加码,这才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当然,如果有人犯规了,必然要向裁判示意。 没有秩序,不成方圆。你在这场诉讼中看到了吗?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