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被爆“私自锁电”?不止它干了这件事!
时间:2022-01-11 10:40 来源:未知 作者:土豆先生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当顺利了?以前所担忧的电池安全、续航里程缩水、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好了吗?现在又有哪些新问题出现呢?轱辘哥注意到,近期“锁电”成为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原来近期有不少威马车主在网上反映,威马4S店工作人员以免费检测车辆和送200块红包的名义,偷偷地对车辆进行“锁电”,导致部分车主的车辆续航明显缩短,十分影响使用体验和日常用车的便利度。此外,威马并非首个被投诉“锁电”的品牌,还有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都曾经投诉这一问题。究竟汽车厂商为何要偷偷进行“锁电”行为?今天轱辘哥和大家一起深入挖掘这背后的目的。
“锁电”犯众怒,汽车厂商为何还要做? 可能不少准备购买电动车或者部分电动车的车主,他们从来都没了解过“锁电”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奇怪,毕竟更多看中电动车的消费者,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一直都是续航里程有多长、续航里程“缩水”程度、电动车自燃等等,而“锁电”这一“骚操作”不但很少被报道,不少车主可能“中招”了也毫无察觉。
事实上,“锁电”是指部分汽车厂商为了降低电池自燃风险,通过升级改写电池管理系统,重新定压电池的电压范围,限制了电池的充电上限和用电量。比如,有的车主会发现,爱车的充电速度降低了,电动机功率减少了,或者是本来五天一充变成了三天一充,以及同样是从30%充到80%,但是充进去的度数少了……种种迹象直指汽车厂商在瞒着车主,通过升级的方式进行了“锁电”。那么,为什么汽车厂商要冒着犯众怒的风险,也要以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锁电”?据轱辘哥了解,汽车厂商“锁电”的目的是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造成的自燃概率。而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品牌形象和销量表现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车辆售出后私自“锁电”,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潜规则”。
“锁电”治标不治本,消费者蒙在鼓里利益受损 表面上看,汽车厂商“锁电”后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自燃风险,对用户和车辆的安全性都更有保障。但问题在于,这不仅对用户的日常用车体验产生了不良影响,还损害了车主的知情权。
举个例子,车主在购车时选择了一辆NEDC续航里程为500公里的电动车,实际体验后发现在夏天时续航里程仅在400公里,而汽车厂商“锁电”后车辆的续航里程降低至300-350公里,那么整体的续航里程大幅缩水,充电次数也需要增加。另外,威马和部分品牌均是在车主不知情的时候偷偷“锁定”,这无疑是欺骗了用户,辜负了用户的信任。换句话说,既然是汽车厂商的技术不够成熟,为何要让用户来承担这份损失?汽车厂商改变电池电量,使得续航里程减少,降低了车辆的性能,这不属于电池正常衰减,更不是用户的责任。更何况,“锁电”对于电动车自燃这一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最重要还是要从技术层面实现“0自燃”。
提升电池安全,汽车厂商义不容辞 当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重要参考因素,汽车厂商就必须从源头切断自燃风险。比如在电池制造,材料、热管理等方面提升研发水平,从而提升电池质量。一旦汽车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选择品质好的电池,降低电池安全性,那么电动车自燃的几率就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出厂时考虑到电池SOC(荷电状态)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一般会把电池可用容量标定为约90%的实际安装容量。换句话说,汽车厂商本不应该还在此基础上“锁电”。可想而知,进行“锁电”行为的汽车厂商究竟是对自身产品有多不自信?另一方面,用户享有知情权,汽车厂商在“锁电”之前应当明确告知用户。如果考虑到电池安全,可以把决定权交给用户,由用户来决定是否“锁电”以及“锁电”的比例是多少。毕竟考虑到电池安全和电池寿命,在不影响日常用车便利性的情况,也许有部分用户会主动选择“锁电”。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发布的相关通知,汽车主机厂对产品进行OTA升级之前必须备案。为了防止OTA技术滥用,掩盖车辆缺陷、规避召回责任,汽车厂商需要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
如果在不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私自“锁电”,这是不尊重消费者的表现,也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消费者在买车之前都希望能买到一台续航里程长、电池安全的电动车,而这需要依靠的是汽车厂商的研发水平提升和提供足够安全可靠的电池。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好感度有了明显提升,也让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越来越乐观。但一旦因为恶性竞争而夸大电池的续航表现和功率输出,这种“内卷”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也会让车企的信誉度大打折扣。近几年续航1000公里+的新车越来越多,高性能成为了各款新车的主打优势,然而技术是否匹配相应的宣传还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