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从来都不缺科技和未来元素,一辆辆混杂了速度快感、黑科技未来感的炫酷拉风概念车每一次的出现都能引发屏幕前的你发出“哇噢”的赞叹。科幻电影编剧们的脑洞就连汽车设计师...
科幻电影从来都不缺科技和未来元素,一辆辆混杂了速度快感、黑科技未来感的炫酷拉风概念车每一次的出现都能引发屏幕前的你发出“哇噢”的赞叹。科幻电影编剧们的脑洞就连汽车设计师也自叹不如,或许只有观众想不到,就没有科幻电影做不到的。
比如在《机械公敌》中男主角驾驶的奥迪RSQ Sports Coupe,以R8为蓝图打造的它被编剧灌输进科幻基因后,倒转式蝶翼门、球形车轮、中置发动机、两座设计,实在惊艳。
而切回到汽车行业,其实也不乏黑科技之作。比如起亚汽车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联合开发的R.E.A.D.实时情感识别系统。用AI技术判断车内每一位乘员的情绪状态,以此为基准判断是否应接管驾驶职责、灯光的色彩、香薰的味道、音乐的风格,为乘客提供更加愉悦的出行感受。
日产的“脑控车”技术,借助可收集脑电波的头盔监测仪,分析脑电波数据对驾驶情况进行对应的调整,提升驾驶乐趣之余还能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
碍于现如今有限的技术,那些前卫的概念车与技术或许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的场景中或者是汽车设计师脑海中一颗有待发芽的种子。距离现实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将时光倒流回到1885年,又有多少人会想到汽车市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会由一辆没有任何舒适性、安全性、科技性配置,马力仅有可怜的0.89匹就连制动装置还在用手把的“奔驰一号”会演变为如今集车联网、ESP、驾驶辅助系统于一身的现代化汽车呢?
接下来就让教授带我们看看截止到2019年,有哪些已经量产的汽车黑科技。
HUD抬头显示最早是应用于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器。将重要的驾驶信息通过光学反射的原理投射在前方的玻璃上。因为驾驶战斗机精神需要高度集中,以主流战斗机2000千米/小时的时速为例,低头看仪表那0.1秒的时间就相当于盲开了50多米,哪怕是0.1秒的耽误也可能酿成机毁人亡的后果。
虽然汽车的行驶速度远不及战斗机,但是基于以安全为行车大前提下,HUD抬头显示还是被搬上了汽车。利用创新型荧光粉,通过激光将信息投射在驾驶舱前的挡风玻璃上。显示信息包括当前车速、水温、转速、导航信息、驾驶辅助等等,因应不同品牌、不同级别、不同定位的车会有不同的组合形式。
此外一种将AR增强现实技术融入HUD抬头显示的全新车载HUD被各大车企提上了日程。其优势是拥有更大的视场角和更远的成像距离,甚至还能直接将显示效果叠加到现实路面。
在流媒体后视镜尚没问世之前,汽车的后视镜被传统的光学后视镜所“霸占”。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实则是一块镜子,司机观察范围仅限后车窗宽度所能容纳的车后路况,其他角度均被C/D柱所挡。而流媒体后视镜是一个多媒体显示屏。通过外置后视摄像头对车辆后方环境进行拍摄,并将图像实时传输到后视镜上,不会因为后排放置了头枕、毛绒玩具而对视线产生影响。还具备调节后车灯光、破雨破雾、放眩光、不变形等优点。
而第一个将流媒体后视镜带入量产车型的车企是凯迪拉克,同时凯迪拉克车型所搭载的第二代流媒体后视镜也代表着当前流媒体后视镜圈内的最高水平。比如在新款CT6上的流媒体后视镜,位于尾门的后方摄像头拍摄角度可达80度,视野是传统后视镜的3倍。其视野广阔程度用CT6的执行总工程师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能与它提供的后方视野最相近的比较,就是把敞篷车的车顶敞开的时候。”
由最初的物理按键到触控再到如今的语音控制,汽车交互的形式不仅是变得越来越智能还越发具备人性的温度。而在2015年的CES上,先是大众为汽车交互带来一个全新的概念——手势控制,其后宝马将其发扬光大。手势操控的原理是中控台上方的3D摄像头发出光线,根据光线发射与接受设备之间的时间差来分析出手势的变化。最终得到的数据会传递给车载系统的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调出与识别出的手势相对应的功能,然后与系统中预设的手势相匹配,下达相应的操作指令。
而宝马的手势操控系统可通过空中轻点、手指画圈、左右挥手以及两个手指的平行或斜向拖曳的一系列动作实现控制导航、信息娱乐系统、接听来电等的功能。比如识别区域滑动或点击就可以接入或拒绝来电,食指圆周运动可以调节音量。此外系统还预留一个自定义的手势控制动作,用户可根据个人喜爱对“开关静音”、“历史通话”、“最近使用菜单”等多项功能任选一项进行个性化设定。
无可否认,手势操控的确刷新了我们对于汽车交互的认知,也为我们的行车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性。但是交互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吗?车难道只能是一具冰冷的工业机器,就不能做我们的亲密挚友?而全息投影的出现让汽车做朋友的幻想变为现实,通过3D投影的虚拟人物,做到人与车之间的交流如同人和人之间沟通一样自然。
而在奔腾T77上的全息投影,具有3种人物形象,5套个性装扮,3种才艺技能,遵循车载场景的人性化设计,拉近人与车之间的距离。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与虚拟的人物形象的口头交流实现开闭天窗、开关空调、点歌、导航等常规功能,其本身还有自带的娱乐属性比如跳舞、弹钢琴、打篮球。
大家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在驾校里训练过上百次的侧方停车和倒车入库,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会发现现实与训练根本就是两码事,“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其次很多司机越线、越位停车,导致空间资源的浪费,本来一排能停10辆车,最后只能停进8辆。无论是出了规范停车或是协助“停车困难户”又或是为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自由。随便一样都是自动泊车名正言顺登场的合理理由。
自动泊车顾名思义就是无需人工控制,通过布置在车辆四周的感应器监测路面环境、停车位大小、停好的车辆、与路边的距离,车载系统通过分析后帮助你完成泊车任务。不过现阶段的自动泊车多少显得有点“鸡肋”,首先是必须确保是画线规整的停车位,再者许多地下停车场GPS信号弱,而自动泊车正正就是要借助GPS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追踪方可实现的功能、最后就是复杂的路面情况诸如地面反光、建筑重复度、光线变化都会对自动泊车产生影响。
可曾想过未来某一天,车内的任何一个人都无需为驾驶负责,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娱乐、休闲、工作当中。驾驶将由车辆的智能电脑代劳,带着我们前往目的地。即便市场中多数的声音都认为自动驾驶的汽车是没有灵魂的,而且将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人身安全完全交给电脑也是不靠谱的。但是从汽车发展潮流来看,自动化是大势所趋,终有一天电脑会取代我们的双手。
自动驾驶共分六级(无自动化→驾驶支援→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目前应用在量产车型上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等级是L3级别(有条件自动化)。以奥迪A8搭载的L3级别自动驾驶为例,12个超声波传感器+4个全景摄像头+1个前置摄像头+4个中程雷达+1个红外摄像机负责收集信息,中央驾驶辅助系统控制单元(zFAS)负责处理信息加之控制器的帮助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你能想象汽车会“跳舞”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去年巴黎车展上的全新一代奔驰GLE就有机会让你见识到此番“奇景”。当然GLE“舞姿”的优美程度不能与人相提并论,更何况GLE会“跳舞”也不是为了取悦眼球,提升车辆的综合性能才是此项技能的天职。
之所以会“跳舞”全赖奔驰全新的E-Active Body Control系统,该系统会因应不同的路况、车辆的当前状态对四根悬挂进行独立调节。比如在极端路面通过车身上下晃动帮助车辆脱困,又比如在起伏路段车辆会通过前方摄像头拍下的路况计算出经过这个坑的车轮、悬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调校参数,确保车内乘员的舒适性。
相比传统燃油车企,有着鲜明互联网特色的新造车势力们更懂得如何利用新颖的黑科技讨好消费者。比如小鹏创新的伸缩式全景摄像头所具备的拍照与拍视频功能就正好迎合由抖音和快手引领的短视频潮流,驱散你因长途驾驶或堵车时诱发的负面情绪。
整套系统共有三种手势可供使用,首先是向镜头比出经典的“剪刀手”伴随双闪灯的一下闪烁,意味着一张自拍照就已经拍摄成功了。其次当手掌张开面向镜头时,镜头会一路跟随你的脚步进行跟踪拍摄,真正的“走到哪,拍到哪”。最后使用完毕后,向镜头展示“OK”的手势,镜头便会自动降下,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手机和中控屏控制升降。并且在车速80km/h内能够从车内控制其升起拍摄或录影,网红款Vlog,说拍就拍。
无论是语音、手势或是全息投影,人与车的交互场景都是在车内进行的。而这一次威马要将场景由车内迁移至车外,位于主驾驶侧的玻璃将成为交互的发生地。
每一位车主都有一个专属的ID,当车主靠近时车窗的智能系统会识别车主的身份。随后在玻璃上会显示出生动的emoji表情符号和倍感亲切的问候语,紧接着剩余电量、续航里程、行程安排、路线推荐等相关信息也会陆续呈现。最后伴随着徐徐开启的隐藏式门把手代表着欢迎车主的最后一个仪式正式完毕。整个上车过程既温馨又智能,还有十足的仪式感。此外这项功能还将通过识别驾驶者身份,为车主、家庭成员、授权用户或访客开启相应权限,并为每一个对应ID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悄无声息间,生物识别技术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支付软件的刷脸支付、车站的人脸安检、手机的指纹解锁。同样的在汽车领域,上文所提及的语音、手势、人脸均属于生物识别范畴。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识别技术都没有办法完全摆脱对物理钥匙的依赖,而零跑首创的“Leap In智能生物钥匙”就号称是“世界首台真正不需要钥匙的车”。
零跑的生物钥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静脉识别解锁,通过传感器识别驾驶员手指的血管分布来解锁车门,复杂程度是指纹解锁的几十倍,并且静脉解锁还不受天气、温度、环境的影响,比指纹解锁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识别率。
另一部分是人脸识别,驾驶员通过静脉解锁上车后,车内的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员的脸进行3D扫描确认身份后,系统就会自动启动车辆。此外该系统会智能适配所有用车习惯,包括音乐、空调、资讯、座椅位置、后视镜、导航等。就像有一个无形的管家帮你把一切都操办好,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样——享受。
不管你接受与否,未来的汽车行业注定会和科技挂钩,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AI人工智能终将会被搬上历史的舞台。但是创新是把双刃剑,先进的科技明面上是高质体验的代名词,而缺乏市场测试,消费者会担心质量与安全问题也不无道理。所以教授衷心希望车企研发的新黑科技,应该是前期经过大量测试确保稳定、安全后再开放给普罗大众使用。
手机阅读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
爱买车
微信公众号:aimaiche
爱车,买车,就上爱买车。
My车轱辘
微信公众号:myautolive
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
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