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改变还是需求变化?从消费习惯变化看车市发展趋势
时间:2020-04-27 17:39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zhl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似乎放缓了脚步,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乘用车领域呈现负增长,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已经开始积压库存。面对着日益增加的销售压力,各经销商展开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希望在整体增速放缓的汽车市场中保证盈利。然而,祸不单行,随着“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的临近,国五车型在部分城市面临无法上牌的尴尬境地。这无疑又给国五产品终端销售带来压力。我们可以看到,自去年9月,各大经销商都纷纷开始低价甩卖国五车型,许多豪华品牌国五车型售价都有大幅下探,似乎上一秒离我们还比较遥远的“贵族产品”,下一秒就脱下华丽的外衣,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这边一波未平,另一头一波又起,2020年“炼狱”开局席卷了全球的经济,也重创了车市。据统计,2020年3月中国乘用车销量为104.54万辆,同比下滑40.4%,而商用车的销量也仅仅只有8.9万辆,同比下滑66.9%,基本上是近10年来车市面临最严酷的一次寒冬。
这次疫情对商用车的销量冲击更大(图片来自网络) 断崖式下降的增长率,不仅让经销商大呼凛冬已至,就连各家厂商面对颓势也是一筹莫展。人们不禁要问:车市的寒冬何时才能过去?疫情只是暂时的,汽车市场的需求不会因一次疫情的影响而改变,疫情之后车市如何破冰,且听车叔从国内汽车消费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讲起。 一线城市需求趋于饱和,新车市场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随着一线城市乘用车数量的增加,其市场开始趋于饱和,加之多城市实行限牌、限号政策,使得新车销量增长逐年放缓。
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重心的迁移,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目前,许多车企已经将新车销售业务发展重心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并依照该消费群体需求研发新车,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力与亲和力。
这里说一个比较明显的案例,长城在建立高端豪华子品牌“WEY”,进军高端SUV市场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皮卡、偏实用产品的更新(长城炮、新一代H5),而这一部分产品则非常符合二三线城市的消费预期,也能够满足大多数该群体客户的使用需求。这也标志着长城品牌已经将部分发展重心放到市场远未饱和的二三线城市,只要做好客户画像,满足潜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其发展前景大为可期。 互联网+技术给汽车带来新活力 5G、物联网、互联网A+的发展使许多工业产品都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汽车也不例外。 从近两年上市的新车我们可以看到,越来的越多的产品将宣传点放在了智能互联上。而车企在研发新产品时,也越来越看重车载智能媒体终端的研发以及互联平台的搭建,希望由此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产品使用感受,从而增加产品亲和力。
这一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趋势,一方面原因是相较于较为复杂、投入产出效能较低的机械技术,智能互联技术的研发的成本略为低廉,并且研发时间短,成效快,能够快速融入现有产品中;另一个原因则是智能互联技术、云平台、大数据库的在车载媒体终端的应用确实能给消费者带来舒适便捷的产品使用感受,对产品力的提升也较为直观。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互联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各家车企都希望能搭上这股新晋科技的春风,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而智能互联也会以自身的技术特点,给汽车行业带来一场不大不小的变革。 车市更成熟,消费行为趋于理智 在十年前,大家应该能够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一款产品有了一两个独特的亮点:价格足够有诱惑力,动力足够强大、油耗足够低,甚至依靠品牌自身的吸引力,就能引来一大波关注,然后成为市场的宠儿。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理性,消费者更多地从实际使用情况来考虑产品的综合性能,通常来说,能够在多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预期产品大受欢迎。因此,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的行为近两年逐渐下滑,这就使以往那种只依靠部分亮点来吸引用户的行为难以为继。 例如,现在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会同时关注该车型的,动力、操控、油耗、可靠性等机械素质,也会考虑维保成本、后市场支持性,对于新能源乘用车,也会考虑续航里程、动力电池衰减特性等。所以各家车企都在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各项竞争力,研发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的综合性产品。 车叔总结 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增幅放缓,这其实是市场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市场趋于成熟的标志。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每年的增幅基本稳定在5%左右,从这个层面来看,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车叔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这块蛋糕,各车企只有完善自身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需求,加快相关技术迭代与进步,切实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吃得下,吃得好。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