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转换,改变不了我永远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的初心和使命
时间:2020-08-18 11:39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撰文 / 刘宝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杜 凯
北汽集团前董事长徐和谊是参加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次数最多的车企领导之一,也是在论坛上金句最多的嘉宾之一。
8月11日开幕的第十二届蓝皮书论坛是徐和谊身份转换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的7月31日,北汽集团发布公告,徐和谊退休。
“身份的转换,改变不了我永远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的初心和使命”,演讲中的一句话道出老徐对汽车的执着。
2002年,徐和谊从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岗位转战北汽,2006年任董事长,全面掌舵北汽集团。
单从数据上看,2006年北汽产销68万辆、营收587亿元,2019产销226万辆营收5012亿元,成为首家年收突破5000亿元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支撑这些销量和营收数据的,是徐和谊任内旗下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自主品牌多个板块从小到大甚至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
整车外,北京海纳川、北汽鹏龙、北汽产投、华夏出行、北京通用航空、北汽兴东方等公司让北汽集团的战略布局延伸到零部件、服务贸易、产业投资、出行服务、通用航空、现代农业装备等领域。
集团一体化、对旗下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梳理,是徐和谊对北汽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掌舵14年,他为北汽留下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化企业架构、一个清晰而深远的战略布局,在新能源等未来关键业务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他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比如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强,这些将有赖于继任者继往开来。
离开熟悉岗位的徐和谊,对中国车市、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不变。8月11日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演讲《守护“新”冬芽,共赢盛春归》,就是他最新的思考。
他认为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虽然目前行业处于寒冬之中,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11年的深耕所培育出的市场之芽,产品之芽,产业之芽,已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以创新呵护市场之芽,更好的满足用户多元的需求。徐和谊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了两大新的特征——高端化和均衡化,说明了消费需求的真正成熟。为了呵护市场之芽的茁壮成长,我们要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更好的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的需求。
二是以品质推动产品之芽,更稳的推动产品的迭代升级。徐和谊认为产品之芽的生长,关键的营养还是在于品质。在质量品质方面,要持续提升产品精品化的程度;在科技品质方面,要深化智能、网联化以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推动更多智能交互、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前瞻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搭载应用,为用户创造更多的科技价值。
三是以合作强壮产业之芽,更优的推进产业的共赢繁荣。
徐和谊认为,尽管我们部分企业的发展,受疫情等影响出现了下滑,但从业绩反弹的速度,投资增长的速度,资本市场的热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是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基石力量,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
以下是徐和谊8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在全国防疫形式全面稳定下,社会经济加快复苏的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与各位新老朋友齐聚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这是第十二届。
我们共话巨变之中的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最新形势,共具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突围寒冬,蓬勃生长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见到了众多好友,在此我也想向大家表达多年诚挚的谢意。
根据北京市决定的安排,我由于年龄的原因,上周刚刚从北汽集团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由姜德义先生接任,所以我也想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支持北汽事业发展的各位好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
身份的转换,改变不了我永远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的初心和使命。结合这次论坛的主题“冬芽”,想与大家重点的分享我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冬突围,良性发展的三点思考。
今年以来,深度调整的汽车产业又受到了疫情冲击的叠加影响,在今年的一季度,可以说按下了暂停键。尽管4月份国内的汽车产销开始加速复苏,上半年的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同比变化也迅速舒展到了16.8%和16.9%。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它的复苏仍然缓慢。上半年的产销同比,分别下降是36.5%和37.4%。
产业供给侧也持续的承压,可以说寒冬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当前的寒冬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这11年的深耕所培育出的市场之芽,产品之芽,产业之芽,已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三个芽,我借助今天的主题“冬芽”。不仅让我们对春回大地,产业腾飞,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希望,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具体而言有这么三个观点,一是以创新呵护市场之芽,更好的满足用户多元的需求。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呈现了两大新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了消费需求的真正成熟。
一是高端化,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不仅它的级别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转化,大中型的产品的销量占比大幅的提升到了30%左右。过去大家知道,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产品结构上,A级A00级的占了绝对的多数,那么今年上半年,在高端化的基础上,大型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0%左右。
而且品牌结构也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传统自主高端车型,以及像特斯拉新造车势力的中高端品牌,其市场的占比明显提升。那么今天蔚来、小鹏都来了。从整个上半年的销量来讲,蔚来和小鹏,他们的占比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这表明消费升级带来的中高端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已经真正成熟。以上谈的第一是高端化。
第二是均衡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家知道,以公为主的格局占了绝对的比重。搞新能源汽车基本国内两大市场,工业公和私,对公和对私。那么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就是快速的转向公私均衡。一方面上半年私人用户占比正在迅速的提升,已经超过70%。另一方面,新能源的物流车,换电的出租车等新的对公市场的潜力,也积极全面的释放。这表明公司均衡的可持续的市场结构,正在快速的形成。那么为了呵护市场之芽的茁壮成长,我们要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更好的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成本,下探到以传统燃油车的可比的区间之内,真正打破用户接受的门槛。
在创新模式方面,不仅要借助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这个重要的契机,加快完善和激活消费者的充电、换电生态。还要围绕着租购车,软件更新,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探索灵活多样的模式创新,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是以品质的推动产品之芽。更稳的推动我们产品的迭代升级。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遇冷不同,市场产品的供给,却如盛夏一般的,可以说盛夏一般的繁茂。大家也都也都有所感受,一方面是外资,合资品牌已经竞相在发力,各自的旗舰产品,或开启了自身的新能源化的转型大幕,或成为了支撑自身放量盈利的战略车型。
另一方面,我们自主品牌,也在加速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造车新势力延续既定的产品路线,相互发布新品,给市场新的期待。传统的自主力量,不仅实现了由从“油改电”这个平台,到专属的电平台的转型,全新正向的研发产品也占领了市场。更通过发布全新的高端品牌,走在引领下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产品的前列。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
产品之芽的生长,关键的营养还是在于品质。在质量品质方面,我们要加快从低故障率,低维修率等基本门槛,上升到持续优化、改善用户体验的高级层次,进一步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属性特征、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的偏好,围绕外观、内饰、动力等,持续的提升我们产品精品化的程度。
在科技品质方面,要深化智能、网联化以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推动更多智能交互、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前瞻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搭载应用,为我们用户创造更多的科技价值。刚才可能各位进会场的时候大门口摆着一辆北汽刚刚下限生产的ARCFOX这款纯电的SUV,这款车实际上是我们和华为共同打造出来的,华为更侧重的是智能驾驶这一块。
这个车我建议有机会大家可以体验体验,开一开,很快要正式上市,已经批量生产正式下线。生产线放在了镇江,我们和麦格纳合资企业,他来生产。这个车是我本人开了一段时间,体验了一下,我相信这款产品很快会构成对某一个国外的独资的中国的市场所谓畅销的产品。这不是老王卖瓜,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我相信消费者会很公正的取向和评价。
最后一个观点,就是以合作强壮产业之芽,更优的推进产业的共赢繁荣。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11年的成长积累,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我们也累计推广汽车,全国性的超过了450万,占全球总拥有量的50%以上,更让我们建立起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以这棵产业之芽,在当前的寒冬之中,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尽管我们部分企业的发展,受疫情等影响出现了下滑,但从业绩反弹的速度,投资增长的速度,资本市场的热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是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基石力量,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
面向下一阶段发展,我们一方面要聚焦向内强核,通过更深层次的产业链的纵向合作,更广泛的跨界的横向的互补,实现整体产业链从全到大,再到强的可持续进化,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硬实力。
另一方面,要聚焦向外扩容,通过深化开放创新,联合投资,平台化的合作等方式,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冬芽”是力量与希望,更孕育着所有中国汽车人的光荣和梦想。让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奋进,共同开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之春。
最后,真诚的希望各位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北汽的发展,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