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2020 | 汽车革命的下一步是什么?
时间:2020-08-25 16:49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车云网
汽车产业革命,早已经在业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但时至今日,未来汽车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汽车革命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的目前,行业仍在探讨之中。 8月22日,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场会议不仅邀请到了众多学术专家学者,还邀请了产业链上下前沿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变革下,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会上,中国电动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汽车革命的下一步是智能化和网联化,而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则是成败的关键。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则表示,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虽然面向未来,整个汽车行业的总体是向好的,但当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行业标准、相关政策建立不完善,核心技术壁垒尚未建立,基础设施建立不充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会上专家学者以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也积极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更好的促进行业发展。 汽车革命的下一步从2016年开始,全球主要国家和汽车企业开始加大对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投入,甚至一些国家纷纷宣布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这也就由此引发了汽车产业一百多年来最为深刻的一场变革。 对于近年来汽车电动化产业的发展,陈清泰在会上表示,从发展的阶段来看,电动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政府和企业所关注的电池、续航里程、充电桩等只是整个过程的序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之后,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必须双线作战:一条战线就是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基础设施,必须要打好这个基础,保证电动汽车良好的行驶功能;另一条线,也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即网联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因此,陈清泰认为,接下来应该把智能化和网联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表示,未来,智能网联的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引领性的核心产品。 面向未来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我国该如何实现变道超车?在陈清泰看来,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技术环境下的零部件产业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就是要协同创新,合作共生。 会上,陈清泰也表示,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 不过,在传统的汽车产业中,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一般都被掌握在国外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手中,我国汽车产业对零部件的关注度和投入度都不是很足。但今天,从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到最终的无人驾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也扩展了零部件链条。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所涉及到的芯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到高精度地图、网联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件,都已经打造成了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清泰坦言,智能汽车强国的底层是智能化零部件的强国。可喜的是,新型产业链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状况较好的领域。因此,相关产业和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打牢我国新型零部件的基础,用高质量智能化零部件和软件,支撑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发展。 不管是面对未来智能化、网联化大产业环境的发展,还是从底层开始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在陈清泰看来,只有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才是成败的关键。 他表示,现阶段,汽车的“属性”和“定义”已经改变,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所覆盖的范围。汽车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扩展为电器电子产品;由一个移动机械,扩展为“超级移动智能终端”和由软件定义的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 因此,他认为,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系统软件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隔行如隔山”,面对如此大跨度的高新技术群,车企很难把它独家拿下。 同时,我国在通信技术、5G、互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网络规模、大数据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但是汽车行业和企业对此却相对陌生。跨界协同创新的潜力是巨大的。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是整体技术集成,很多技术要素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创新而获得。 基于此,陈清泰建议汽车企业应该把合作的手伸出去,互联网、IT、AI企业要把手插进来。双方携手重构汽车产业链,共同构建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 自动驾驶落地的难点与未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网联主要涉及到通讯、联网等,而智能,更多的还是说自动驾驶。 事实上,自动驾驶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很难见到真正的落地应用,但今年新冠疫情,最后一公里配送催生了无人驾驶的落地。 今年以来,包括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百度、滴滴等接连宣布开始试运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无人驾驶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 从现在看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认为智能汽车行业未来主要有4大发展趋势: 其一,普通道路上行驶的智能汽车聚焦量产,如奥迪在2018年正式量产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A8,特斯拉所配备的自动驾驶功能等。
其二、智能汽车“出行服务”市场成为竞争起点,即目前国内国外皆在投资测试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其三,基于高等级自动驾驶的矿山/港口运输,园区物流/清扫等,成为商用车布局竞争的焦点。 其四,业内合作,跨界协同成为新型智能汽车整车开发新趋势,如车企间合作自动驾驶项目,科技公司与车企联合开发自动驾驶项目等。
不过,当前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几大问题: 其一,智能汽车相关标准和法规亟待健全。 其二,产业链不完整,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整车企业虽然相继发布具备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但自主集成能力弱,辅助驾驶配置多来源于国外供应商。 其三,人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 其四,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生态不健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目前,在我国自动驾驶实现路径上,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依靠单车智能,一条则是车路协同+单车智能。 前文有所言,冉斌认为,车路协同是单车智能的必由之路。当然,除了冉斌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都认同车路协同+单车智能路线。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目前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更多的自动驾驶还是依靠单车智能来实现,包括目前已经试运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按照规划设想,冉斌介绍,想要实现车路协同+单车智能,从发展方向来讲,肯定是车、路、网、云一体化协同发展,具体路线中,要首先要以时间为节点来实现技术示范。 同时,要强调和加强几个生态生态圈的建设,比如面向产品端的产业链的生态圈,还有面向产业链投资的基金的生态圈,还有各种示范工程产业园生态圈的建设,根据这些生态圈的建设可以看到,车路协同真正迎来我们的春天。 从理论层面包括上层建筑方面,无疑车路协同+单车智能是未来自动驾驶路线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虽然我国5G技术发展具有领先优势,但5G从技术到标准,尚不能够支持大规模的车路协同落地应用,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善。因此,在当前现实的自动驾驶路线上,更倾向于单车智能。 在会议期间,车云菌在白云国际中心体验了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据介绍,其项目目前已经在广东黄浦区开始运营,其并不需要依靠车路协同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的形式,能够让无人车依照交通法规正常行驶。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多融合传感器能够很好的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识别,并实时上传数据到终端显示上,但经过三叉路口,车辆密集的地方,其尚不能够灵活应对,见缝插针,最终被安全员接管。 对于这一问题,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也对车云表示,想要解决这一个问题,车内的无人驾驶系统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即通过深度学习功能,来让机器更好的理解人类的某些行为习惯,从而使其更好的进行判断。 对此,小马智行总经理莫璐怡也在演讲中表示,有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加持,汽车拥有了智能化的基础,但这时候的智能汽车有点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仅仅只拥有了基本的智能,还需要不同的学习和成长,而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则是基于实践和大数据,这来源于真实的道路测试。 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自动驾驶将是车路协同+单车智能这一条路线。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也表示,C-V2X的车联网可以弥补汽车自主感知的局限,另外,车路协同也可以帮助解决渗透率不足的问题。 同时,他还表示,一个有效的车路协同系统有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强大的网,二是智慧的路,三是智能的车。前文也有所言,5G我国虽然领先,但尚无法支持大规模车路协同技术,同时,在基础设施上,也尚未建立完善。 车云小结:现阶段,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半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的科技革命、数字革命与汽车产业融合的速度超乎了想象。 虽然现在智能汽车已经从实验室和示范运营转向量产,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开启了示范运营,但与之相对的,智能汽车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单车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相关标准和法规等,都成为制约着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想要打破这些制约,除了相关企业自身的持续投入和研发外,更重要的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有能力单独全面布局,只有合作,才能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