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没能救活力帆和宝沃,为何经销商也要入坑?
时间:2021-03-23 17:19 来源:车家号 作者: 汽湃
汽车市场红火景气的时候,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赚到钱;而当汽车市场不再高速增长,从这艘大船上掉下去的不幸者就变得越来越多——从供应商、主机厂到经销商,都是如此。
庞大集团曾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从日本原装进口的汽车品牌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几乎被庞大垄断销售。就从这样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庞大集团的实力曾多么雄厚。
然而,从2017年以来,庞大一直举步维艰,直到2019年6月,庞大宣布破产重组。此后,处于破产重整之中的庞大集团,依然消息不断、颇受关注。而就在两个星期前的2月25日,庞大集团发布了公告,宣称将投资1000万元认购量子出行1.903%的股权,再一次大手笔押宝出行领域。
在汽车行业,不仅主机厂几乎已全员加入出行领域的竞争,如今就连经销商也纷纷进军出行,这不禁让人疑惑:对于那些本已举步维艰的经销商来说,出行真的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庞大集团此番押宝的量子出行,似乎并不像滴滴、曹操、神州那么出名。事实上,这是一家仅有两年历史的新锐公司,它定位于高端网约车领域的出行公司,其母公司为新变量科技公司。
滴滴、高德、百度、腾讯——虽然,量子出行依然名不见经传,但罗列其合作方名单,却不难找到诸多“大佬”级公司的名字。2019年10月,新变量科技获得滴滴出行的投资。2020年11月,量子出行在Pre A轮融资中获得近亿元投资,领投者为国内最大的连锁租车服务商一嗨租车。至今,量子出行已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线上服务资质认定,并获得包括广州、上海、太原等城市的网约车经营许可牌照。
其实,汽车经销商进军出行市场的案例早已有之。截至目前,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评定的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中,有刚好三分之一(34家)已经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到这一行业——广汇汽车旗下有汇通信诚租赁公司,利星行汽车旗下也有两家租赁公司,中升集团、宝信汽车、恒信汽车、广物汽贸、上海永达、正通汽车、元通汽车、润东汽车、和谐汽车、厦门国贸、百得利等经销商旗下均有汽车租赁公司。
一方面,出行市场潜力巨大。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汽车租赁,确实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租车在中国始终未成为主流,大多数租车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问题。就连处于头部的一嗨租车,在过去几年也屡屡出现全年亏损的情况;租车行业的鼻祖、全球巨头赫兹租车,更在去年申请了破产保护。
而与整车企业或其他领域的租赁公司相比,汽车经销商旗下的租赁公司的最大优势是渠道网络优势——经销商旗下遍布各地的4S店本身,就可以代理这些内部融资租赁公司的以租代购业务。如此一来,能够通过降低购买门槛,加快销售周转,也可以集批量优势来获得上游整车厂的促销支持;同时,还可以将保险收益、金融手续费等监管趋严的业务收益统一纳入租金名下,规避监管风险,保证综合收益;而且,由于汽车经销商的本地化属性,车辆租赁之后,其维修保养的很大一部分收益也将落入汽车经销商囊中,并为其未来开展二手车业务储备了潜在的车源。
但这一切,也只是“看起来很美”。
分时租赁,过去几年,已经成了汽车企业的必修课了。到目前为止六大国有车企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出行公司,吉利的曹操专车也已行走多年,就连造车新势力,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像蔚来的“乐享”,威马的“极客行”,小鹏的“有鹏出行”等等。国外的汽车巨头更是如此。从2016年开始,他们就纷纷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就连宝马和奔驰这样的老对手甚至都走到了一起,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也曾提出,想把丰田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成一家移动出行公司。
“造车、卖车不如做出行”这一理念在主机厂和经销商中似乎已经达成共识。确实,当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卖车越来越难的背景下,成为出行服务商,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然而,如今向出行市场转型,并非光有决心与想法就能成功之事。
如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底气,几乎不可能成功突围。在如今国内的出行市场,几乎没有一家有持续的盈利。即便是一家独大的滴滴出行,也是在7年间烧光了500亿之后,才逐渐实现盈利。
相比较经销商,主机厂玩出行的也不在少数。力帆汽车曾是国内较早涉足分时租赁业务的主机厂之一,但盼达租车不但没能救活力帆汽车,反倒在力帆破产之际用一纸诉讼将力帆汽车告上了法庭……
观致汽车在被奇瑞出售给宝能之后,宝沃汽车在被福田出售给神州优车之后,也分别被投入分时租赁和传统租车市场,但几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不但没有出现立竿见影的转机,反倒让神州优车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局,如今已经从新三板摘牌。
既然连实力更加雄厚的主机厂也很难玩转出行,对经销商来说,出行不见得是一剂灵丹妙药,反倒可能成为拖累。
事实上,经销商、车企向出行市场转型已经出现了“随大流”的跟风,一些企业都没有认真进行市场和财务分析,就急于转型,很容易因此陷入更大的困局之中。盲目跟风,等同于巨大风险——前些年,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隐现时,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涌向这一市场。等大潮退去,裸泳者纷纷现形。
前车之鉴如此,经销商一窝蜂投入出行,并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