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分水岭”丨传统供应链关系模糊与重塑
时间:2021-05-27 16:02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买车网
行业数据显示,2021上海车展,聚焦科技与零部件的发布会占到了媒体日当天138场新闻发布会的3成以上,参与车展的科技企业数量达到历史之最。 的确,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迭代,相比于过去舞台焦点属于汽车主机厂的车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资源正在分给科技公司、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拥抱变化”背后,汽车“新四化”变革在深层次事实上牵动着整条产业链。传统供应商角色的企业加速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他们有的通过与主机厂的共创新型合作关系,成为新汽车品牌的营销金字招牌;有的亲自下海二次创业,加入了造车的大军当中,成为主机厂。
总之,传统的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的供应关系正在变得模糊与重塑,这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供应商企业成主机厂的营销“标签” 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整车企业的实力,更是背后的一大批优秀零部件巨头支持着。当前,美国硅谷、德国、以色列、中国等地初创的零部件公司层出不穷,谷歌、百度、苹果、华为等知名科技公司也加入战局,与博世、大陆、采埃孚、安波福等跨国零部件巨头们争“饭碗”。 但伴随着新一轮科技供应商成长起来的不同在于,在传统燃油车领域,零部件供应商相对于主机厂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但如今新一批包括电池厂商在内的科技类供应商,却更容易被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捆绑”成为稳定的技术顶梁柱,并且被搬上前台成为营销的金字招牌。 在本次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立志要做“中国博世”的华为在本届车展上,展示了其在汽车行业的技术积累以及多款应用华为技术的新车。在北汽ARCFOX极狐品牌、新势力赛力斯的展台,我们都能找到华为与主机厂共创的车型,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将其误读为“华为汽车”,可见零部件和主机厂之间的关系是趋向于模糊的。除此之外,包括博世、大陆集团等老牌零部件巨头公司也在陆续走向台前。车展上,博世针对汽车电气化展出了包括燃料电池动力模块、燃料电池电堆、电子空气压缩机、燃料电池控制单元、电桥等关键零部件。
另外,阿里、滴滴跟大疆等“供应新势力”也没缺席。大疆在车展上推出了集成式激光雷达,包括激光雷达与环视相机电子后视镜的集成方案、激光雷达与双目摄像头的集成方案。阿里则带来了自主研发的VENUS系统,滴滴发布了全新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被广大消费者熟知的“华为们”的加入,使得零部件这个“幕后”的神秘领域以一种更低的认知成本被普通消费者关注与了解。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向买车网Buycar表示,传统汽车研发是由整车厂主导,以采购权方式采购零部件,零部件企业按照整车厂要求的技术、质量、数量、供货期提供。上个世纪末,零部件企业提出“提前采购”战略,即在整车厂研发阶段就进入,负责零部件的研发,等于拿到研发权就拿到了采购订单。有的企业进一步“提前研发”(如博世、电装等),超前研发先进技术,供整车企业选用,比如发动机的电控、高压喷射、自动变速器、智能巡航等。 “而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方面,整车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需要由高科技企业提供。特别是有人认为未来汽车将由软件定义,数字技术和芯片主导汽车的发展。那么掌握智能网联新技术的企业就成为主机厂的命脉。”贾新光说道。 新汽车迎来更多业内“创业者” 其实零部件企业的地位不只是被主机厂拔高到“标签”这么简单,在汽车“新四化”门户大开的当下,不少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角色的厂商也加入了整车制造的大军当中,让新能源汽车多了一批业内“创业者”。
上海车展上,拥有Apollo智能车联70家主机厂供应经验的百度已经官宣造车,本次车展上,百度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全面亮相,威马W6车型成为百度方案的首款量产上市车型。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车展发布全新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五大冗余系统,未来将成为滴滴新一代自动驾驶车队的主力配置。车展外,一大批科技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在智能汽车风口上跃跃欲试。 分析认为,科技公司造车的原因是,仅做车联网或自动驾驶可能并不满足他们一贯做“入口”“平台”的定位。正如手机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汽车也将占据智能汽车时代的流量入口,而这一入口,必定掌握在整车厂手中。就像苹果公司依靠iPhone生态软硬件通吃一样,如果科技公司想要在下一轮汽车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造车或许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尤其当电动车不再需要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传动类零部件,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可以说就是装着轮子的电池加底盘。这绕过了传统车企巨头的技术壁垒,并且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是相通的,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在不久的将来生产电动车可能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模块化。这无疑为整车环节产生了新机会,降低了供应商进入汽车电动化的门槛。 的确,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当中,允许更多的文化碰撞。2021上海车展也用实力印证了其成为最佳科技展示场。拥抱变化的基础上,公众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科技出行时代。传统的汽车供应商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中国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汽车市场既有的参与者与新的玩家如何找到最佳的拥抱姿势,建立起共赢的业务模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彼此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