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提速背后:如何彻底解决“充电难”问题
时间:2021-10-18 18:02 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轮传
受自然资源过度采伐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影响,近年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和异常现象频发。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每家企业、每位公民都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聚焦到汽车行业,随着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让电动化话题热得发烫。 数据显示,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近11%。其中,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接近20%。 显然,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不过,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快速提升,但是困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和“里程焦虑”问题,似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当十一假期遇上充电难题
今年十一假期期间,两则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一则视频显示,几名男子在一台充电桩前大打出手,其中一名男子紧紧抱着充电枪不放,为避免充电枪被抢不惜躺倒在地上。另一则短视频中,在高速堵车途中,驾驶员担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撑不住,不敢开空调,坐在路边乘凉。 事实上,这仅仅十一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车主现状的一个缩影。甚至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对于电动车出行而言,高峰堵车不是最绝望的,绝望的是车没电还没处充电,将近20台车排队等4个充电桩,能体会那种感受吗?” 一直以来,“找桩难”、“充电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对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都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儿”。尤其是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充电难的问题愈加突出。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不同区域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地区充电桩利用率很高,而有些地区的充电桩则沦为了“僵尸桩”,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车桩生产企业较多、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充电桩生产标准不统一,使得不少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存在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 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和接受度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充电桩需求急剧攀升。 尤其是今年十一假期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充电桩们“疲于奔命”,一直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据国家电网消息,今年国庆假期,国内高速公路每日的充电量创历史新高,达到平时近4倍的水平。10月1日至10月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其中,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城镇充电设施日充电量同比增长75.23%。不少充电站出现排队充电现象。 然而即便如此,仍然难以满足电动车主扎堆出行。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底,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保有量为10836桩,配置充电桩服务区达到2318个。但与目前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缺口仍然比较明显。 公安部副部长刘钊表示,截至9月25日,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87万辆。 在公共充电桩缺口尚未填补的同时,充电桩目前的充电功率也渐显无力。 目前,高速服务区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大部分为60千瓦,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不断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却不断下滑。尤其是在相同充电功率的注入下,电池密度越高的车型,充满电的速度无疑会更慢。 “换电”是不是行业难题的最优解
当公共充电桩已无法满足新能源车主日渐增大的充电需求,补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换电再次被外界关注起来。 目前,北汽蓝谷、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等企业均在探索换电领域。其中北汽蓝谷、力帆科技、时空电动、伯坦科技等重点面向运营车市场 ; 蔚来则面向私人用户推广,采用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的方案。蔚来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建成换电站504座。 随着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充换电一同纳入“新基建”范畴,并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多次提出鼓励换电模式发展后,更是有多个主流车企加速进入到了换电领域。例如吉利就曾表示,其计划到2023年建设200余座换电站,并将重庆打造成换电示范城市。 相比于目前的快充,换电模式确实在效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与快充桩灵活建设不同,换电站除了对场地、基建、用电配套的要求是更繁多且复杂外,其高昂的成本也是一个躲不开话题。 以蔚来为例。数据显示,在整个BaaS业务体系中,虽然蔚来承担了一大部分运营成本,但其单个换电站建设成本仍在200万元上下,其中并不包括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不考虑设备折旧、维修等费用,所以如果以现在蔚来已完成的517座换电站计算,蔚来单在换电站上就已投入超10亿元。 除了成本高昂以外,换电站的建设仍处在各自为营的状态,目前各家的换电站并不通用,而无法共享也就代表着无法摊薄前期的运营成本。
事实上,面对充电难的问题,支持快充模式的车企也正在积极行动,在加速建设充电桩的同时,还在投放超高压充电桩的投放。例如特斯拉日前落成的V3超级充电桩可实现“充电15分钟,补充250km”。 有分析认为,十一假期出行是面放大镜,让业界充分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充电难”仍然客观存在。 有分析还指出,从全局来看,新能源汽车还要做建设的加法,鼓励更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做管理的减法,解决重建轻管、各自为政等问题,推动现有设施升级,充分发挥作用;做技术的乘法,加大储电和快充技术创新力度,最大限度缩短充电时长,匹配市场需求。 因此,无论是深耕“换电”领域,还是加速充电桩甚至是超级充电桩的布局,,行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长途充电规划服务,有效避免“车在囧途”的状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