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宝可梦

比亚迪/特斯拉都曾躺枪,你的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当你在某宝APP上浏览过某件商品,然后你会发现,之后无论在其他APP、网页,乃至电脑上,这类商品的广告都会随时随地出现在你的眼前,无处不在难以清除,这是因为你的个人信息早已被大数据锁定了。

事实上,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越来越重要的商业资源,掀起了各种以营利为目的抢夺战。与此同时,大量个人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裸奔”。

现如今,随着“新四化”不断深入发展,汽车网联时代也正式到来,不过在出行解锁了丰富的新玩法之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愈发重要。

继去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后,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要专门针对智能化汽车数据安全出手了!

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安全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变革时代不变的话题,但就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对安全的更多关注点都在于产品本身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但事实上,随着车辆进入智能网联时代,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也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如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中,对汽车网络安全保障进一步作出规定,专门新增了“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一节。其中便提到要求数据及时、安全、完整上传,车企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鼓励企业加强依法依规对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强化车辆安全隐患排查并妥善处理。对车辆网络安全进行检测,防范网络攻击,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数据出境安全做出管理。并强调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处理活动,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比亚迪/特斯拉都曾躺枪,你的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近年来有关汽车出行数据安全的话题层出不穷,比如前段时间,比亚迪“千里眼”功能、日产智联APP中远程拍照等可以实现远程录像拍照的功能被下线,便是跟隐私信息和数据安全不无关系。这些该功能可以允许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车辆所处位置的车内外的实时画面,相当于远程直播。这些功能被指违反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中关于汽车数据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条例。该《规定》也是在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比亚迪/特斯拉都曾躺枪,你的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事实上,像比亚迪“千里眼”这些功能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实时录像和远程直播,而是所拍摄的画面信息是允许被企业运营终端所获取收集的,而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利用,这就构成了违法。其实类似的功能还有特斯拉的“哨兵模式”,但区别在于其只能将实时录像储存到车载的储存设备中,同时用户看到的直播画面是点对点加密传输,特斯拉无权获取,基本上就跟行车记录仪是一个道理,所以就没有被禁用。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还规定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这也让我们联想起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滴滴APP下架事件,正是因为其涉嫌数据出境,引起国家安全部门的高度关注。毕竟作为一款出行软件,不仅关乎人们的出行信息,还包括高清地图、重点位置等关乎国家安全的信息。因此不仅是车企,所有涉及重要数据信息的企业都必须在境内设立数据库,并受到严格监管。

智能汽车并非100%可信,消费者该如何防范?

尽管如今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的保障措施正在不断加强,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没有绝对的安全。5G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车路协同、远程驾驶等先进技术,如今都已经可以实现了,未来也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现实。但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些技术一旦被破解,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年1月份,一位德国年轻黑客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已经破解并劫持一个智能汽车软件程序,向13个国家至少25辆特斯拉汽车推送指令,可操控开启车门与视频系统并启动驾驶。消息引起热烈讨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已介入调查。这并非特斯拉第一次被入侵,2020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多次被黑客入侵,并被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一位黑客在90秒内偷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X。

比亚迪/特斯拉都曾躺枪,你的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特斯拉作为全球公认软件实力最强的车企之一,也频频被黑客成功得手,可想而知汽车智能网联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今市场,智能化已经越来越成为车企争夺消费者关注度的核心卖点,屏幕最整越大,摄像头、麦克风等也无处不在,营销上是便于用户使用“人脸识别”、“声纹控制”等获得更好的体验,但说实话,没有这些“先进”功能,汽车照样能好好开。除了能给亲朋好友吹嘘一波,实际体验感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个人的重要隐私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盗用,后果不堪设想。

比亚迪/特斯拉都曾躺枪,你的智能汽车真的安全吗?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以秉持理性的态度看待汽车智能化创新,买车时不要看到屏幕够大、功能够多就一股脑地下订。在日常用车时,也要提高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在需要提供重要个人信息的地方,要认真阅读确认《前提须知》相关隐私条款,而这些正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如今汽车越来越智能,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但似乎很少品牌谈及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等问题。但其实随着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车企也有必要强化对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甚至参考手机厂商将用户隐私保护作为营销卖点也会是明智的做法。

随着汽车智能化、集成化和网联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安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也必须重视汽车的网络安全,因为一旦出问题,会影响人身安全或者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需要加强隐私数据的保护意识,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土豆先生)